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我的第二个马拉松——2012 SCKLM

我顺利完成我的第二个马拉松了。

感恩,终于达到Sub 5的目标—— 4小时36分。没有什么特别兴奋,就只有一种感觉—— 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

应该还有进步的空间。11月18日 的2012 PBIM,勇敢挑战4小时30分?需要的更多的付出,更认真努力的训练。

原本以为这次的比赛是会辛苦的。毕竟六月的天气还算酷热,再加上严重的烟雾问题,我有点担心赛程中我会出状况--缺水?抽筋?起水泡?然而,星期六晚上7点多的一场骤雨,或多或少把烟雾驱散了。而比赛当天早上还飘起毛毛雨来,气温变得十分凉爽。这是一个适合比赛的天气。

我按照原定的计划,前面10公里尽量不要太急性,尽量保持在每公里6分钟的速度之内,留待第二个10公里时才稍微提升速度。我的确是做到了。第一个10公里的平均速度是每公里6分08秒,第2个10公里则是平均每公里5分50秒。我看看手表,跑完20公里,我耗掉了1小时59分,这正是我要的速度,而且除了右脚最后第二跟脚趾头感觉炙热的疼痛之外,整个人完全不觉得累。坦白说,我在第8公里时早就发现我的右脚趾出状况了。我知道脚趾又起水泡了!我真的不明白,平时训练都不曾再受到水泡的困扰,怎么一到了比赛却又出状况的呢?我采取不去理会、不去留意的心态来面对脚趾的炙热疼痛。只要不是脚底出水泡,我还是可以坚持跑完比赛的!

在这个比赛中,我有一个很特别的感觉——路程和时间好像特别容易度过似的。以往在参加比赛时,往往会胡思乱想:怎么跑了这么就,才只跑了这么短短的路程?可是这次比赛中,我感觉到时间才过了一阵子,可是却已经跑完2公里了。也许是赛会当局的妥当安排吧!每一公里都安放一个牌子显示距离,而没两公里就设立一个饮水站。只要看到一个饮水站出现,就知道自己又完成了2公里路了。这是一个十分贴心的安排啊!

过了20公里,我开始跟自己进行一个比赛。我的Malakoff 26公里的平均速度是6分09秒。我就挑战自己,在到达26公里处时,平均速度不要慢过6分09秒。结果,我跑完26公里时,我的平均速度依然保持在6分钟!

之后我又挑战自己,以30公里为目标,不要比Malakoff的6分09秒差。结果,我又成功了。我当时的平均速度是6分01秒。

可是,这时,双脚开始出状况了。我感觉到两只小腿开始有抽筋的现象,而且左膝盖也开始疼痛。我告诉自己,放慢速度,但不要走路。终于来到了36公里处的Bukit Tunku。我看见身旁的一个选手停下来走路,我好心地跟他说:“Come on, run with me !Don't give up!” 然而,对方却回敬我一句:“You know, this is the hardest part of the race!”

的确,这个选手说得一点都不错。这里的山路是有点难度的!不过,若是在平时训练来跑这样的山路,其实还不会觉得怎样;可是现在却是在马拉松赛进行到34里的时刻,体力和脑力正渐渐消退得很厉害,要征服这样的山路真的需要勇气啊!我就趁着这个时候寻找救护人员,要他帮忙在疼痛的膝盖及一直要抽筋的小腿上喷止痛药。然后,我就开始走路了。。。

是的,书上写着:Don't feel guilty for walking during the Marathon。“走吧!走路是为了要留下体力,以便最后的阶段可以继续冲刺!”我就这么告诉自己。

就这样走走跑跑地过了Bukit Tunku山路,终于来到了最后的3公里平路。可是,之前的动量(Momentum)却好像消失了。原本计划以6分钟的速度跑完最后3公里,可是却做不到。我继续我的走走跑跑方式完成了比赛。


比赛前的傍晚乘搭轻快铁前往Bukit Bintang吃晚餐。


比赛完毕,离开酒店前往Bukit Bintang Lot 10 吃自助火锅。

比赛前在赛场和朋友合照留念。




这是接近比赛终点被郑荣忠(星洲日报副体育主任)拍摄到的照片。

这就是代价——水泡。



我的成绩表。


在比赛中遇见了好多穿着奇装异服的选手——这个日本人背着大喇叭跑完42公里的赛程!而且时间没有超出6小时!真的佩服他!




2 条评论:

匿名 说...

其实对大部分的人来说,跑马拉松对他们没有什么概念,唯有身经其历,或平时有跑步习惯的人才能了解。我本身觉得老师是有突破sub 4的可能性,只要体重再稍减5kg(请不要小看这5kg的影响力度)。您相信我吗,老师?

那一天遇见的六人之一 说...

再接再厉。老师!你一定能更厉害的。
还有我代表我们六个人向你说声谢谢你。
那天您跑太快了。来不及说。
感谢您。有机会我们会造访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