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

老人的故事

“你赶快回去吧!快下雨了!”老人头也不抬地说,干瘪的双手没有停顿下来,缓慢颤抖着,捆绑一叠刚从附近垃圾堆捡回来的纸皮。

“不!你跟我一起回去!”年轻人急了。看看腕表,又看看乌云密度的天空,再看看腕表。

“你快回去吧!不然你的阿秀又要唠叨了!”语气酸溜溜的,似乎刺到年轻人的心坎去了。

年轻人顿时语塞。

老人蹒跚地提着一叠纸皮走入简陋的锌板屋,顺手把门关上,把曾经和自己很亲密的年轻人隔绝在外面的世界。

老人把纸皮放在霉气逼人的地上,提起一袋衣物,径自走到窗口,透过残旧的窗帘窥看屋外的年轻人。

老人看到了一个淘气爱撒娇的小孩,天天缠着要父亲陪伴玩乐。一对幸福的父与子。

老人的眼眶湿了。模糊的视线中小孩长成一个西装笔挺,英气十足的年轻人,愣在乌云笼罩的黄昏里。眩目的轿车在大路旁等待着。年轻娇美的妻子在家中等待着。

“孩子,快啊!只要你推开锌板门,我就随你回去。。。”老人的眼泪滴落在干瘪的手臂,还有温度。

年轻人看看腕表,看看天空,又看看腕表。豆大的雨点开始落下,滴落在白晣的手背上,没有温度。

年轻人看似无奈地奔回停在路旁的轿车,走了。

老人的泪珠潸潸而下。

豆大的雨点狂乱无情地打在锌板屋顶,一滴一个声响,那是阿秀责备的话语,无情地刺进老人的耳朵,再钻进老人的心脏。

“你身上这件衣服到底几天没有换洗了?好心你去换件干净的衣服才来抱你的孙子嘛。。。”

“你这样会宠坏我的孩子的你知道吗。。。”

“你如果不想吃我煮的晚餐就开口说明白啊。。。”

“整天只会往外跑,想要在外头吃好料。。。”

2011年2月25日星期五

奇妙的经历

一个有生命的人,是不是真的可以分成肉体和精神两个层次?

很少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每天要劳劳碌碌地过着所谓的生活。其实这个问题偶尔也会在脑中一闪而过,但是总没有一次认真去思考。

不过,有一回在进行20公里长跑训练时,忽然很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肉体其实和精神层次是很清楚分明的。

那是在新年之前的一个略带寒意,四周昏暗的早晨5点,我沿着Udini大道海边的小路跑去皇后湾。当时一股孤寂的感觉一直伴随着自己,挥之不去。跑了15公里,时间接近1小半小时,身体开始感觉到疲累,疼痛的感觉蚕食着身体许多部位,尤其是脚步。脚步越来越沉重。有一股不想再跑下去的感觉强烈地侵袭着脑袋。 可是,奇妙的是,那一次我却发现到自己的脑袋特别清醒。脑袋似乎在说:那个正在承受疼痛煎熬的肉身并不属于自己。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清醒的“我”好像飘在半空中,看着一个正在忍受疼痛的身躯一步一步地跨出脚步在跑着。飘在空中的我还发出幸灾乐祸的邪笑,笑肉身这么愚蠢,要自讨苦吃。

我不是在说笑。那时的我就好像由三个不同的单位组成——一个脱离肉身而飘在半空看着自己肉身承受疼痛煎熬而发出邪笑的我、一个正在被孤寂和疼痛折腾的我的肉身,还有一个应该就是真正的我,一个正在观察着半空中的灵魂嘲笑被疼痛折腾的肉身的我。

这种奇妙的感觉维持了几分钟,然后自己就跌回来现实世界里头来。我还是我,一个正在清晨寂静街道上慢跑着的我。

不过这样的经历却让我获益了。

我告诉自己,肉身正因为我在进行长途跑步训练而承受必然的疼痛折磨,可是精神上的我却没有任何损伤。精神上我其实还很快乐着!于是我的精神安慰自己肉身,那些蚕食肉身的疼痛其实都不怎样的,对“我”来说完全没有任何伤害。我真的能够坚持跑完20公里的路程。 就这样,身上的疼痛和不快的感觉渐渐消失了。脚步也恢复了原有的节奏,速度不再缓慢下来,也没有了想要放弃的念头了。

这是一种难以言述的感觉。本来不想写出来的了,因为觉得讲出来了会有人相信吗?以往长跑时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在接下来的几次的长跑时也不再出现这种感觉。将来还会经历这样的感觉吗?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这个星期天早晨我可能会跟着大队朋友进行26公里的训练。。。

对孩子的冀望

在小人国里,身材普通的人往往会被当成巨人;而这个普通人久而久之可能还真的会误以为自己是个巨人。

在巨人的国度里,身躯庞大的巨人不会认为自己是巨人,反倒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

我到底要说什么?

看看自己的四周,有没有出现自以为是巨人的普通人?

他们开着自以为是的大房车,住在自以为是的豪华房屋,吃着自以为是的山珍海味,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很会赚钱的巨人。他们口里迸出嚣张的,气焰盛盛的空洞话语,拿着鸡毛当着令箭,到处指使他人一定要听他的,因为他们自以为他们位高权重。四周围的人在他们眼中都是无能的侏儒。因为他们生活在小人国里。

换个场景看看好吗?

在世界大舞台上,许多成就非凡的人物,他们可能是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等等,他们是多么的谦卑,身上没有令人讨厌窒息的气焰,默默耕耘,感觉自己只是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四周。他们追求的不是大房车、豪华房屋或山珍海味,他们也不恋栈权势地位。他们虽然长得身材庞大,但是他们知道他们身处到处都是巨人的国度里,而自己只是众多巨人中的一个普通人。

我没有机会踏出这个小人国,所以将会在这里当一辈子的侏儒。

但我要告诉我的孩子:要创造机会并掌握机会,踏出这片到处都是伪巨人的小人国,试试攀登世界的大舞台,在巨人国里做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巨人。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爱孩子,累,但值得

火苗经不起风的吹煽,会迅速燃烧起来,一时难以扑灭。话题就像火苗,一旦被人谈论起来,就会源源不绝地想要继续谈个不休,一时间都不会停息。

我是说我又再要谈“爱孩子”这个话题了。感觉有话哽在喉头,不吐不快。

爱孩子累不累?我会说,不累才怪。

因为爱孩子,所以自孩子诞生以来从没有把孩子交托给别人代为看顾过。

半夜襁褓中的孩子哭了,再睏也都会爬起来哄孩子入睡了才会到头继续睡。如果孩子哭闹个不停,就会整夜抱着孩子在房里,或客厅中,一面走动,一面轻轻摇晃孩子,嘴里还要哼着临时创作的曲调,希望孩子能够安静平复下来。

孩子会跑动了,爱玩乐,片刻都不安定。我会像个傻瓜陪着孩子在住家范围四处跑动玩闹。

孩子读书了,每天都要尽量拨出时间亲自弄些功课,还得陪给孩子读和做。为了奖励孩子勤劳读书,答应孩子在读书之后一起玩乐,有时下棋,有时打球、有时玩捉迷藏,看在邻人的眼里,还误会我是长不大的孩子。

孩子是自己亲自带他降临这个人世的,我有这个义务陪伴他们度过他们最需要我的那段时刻——他们的童年。总有一天,孩子羽翼长丰了,他们会不再纠缠着我,我若要厚颜陪伴他们可能倒会自讨没趣。

有人说我在溺爱孩子。我不赞同。

溺爱是盲目的。溺爱是因为害怕失去而盲目地骄纵放任一个人,满足那个人一切是与非的要求。

我对我的孩子的爱是清醒的。孩子犯错,我还是会指责纠正的。孩子的要求如果过分或是不正确,我不会满足他的要求。

与其说我爱孩子,不如说我是在尽一个父亲应该尽的责任。毫无保留。

问我这样不会累吗?我说:当然累,但是看到孩子快乐成长,这样的累是值得的。

回应

谢谢两位朋友针对我之前那张帖子所发表的意见。我想做点回应。

第一位朋友说得对,父母应该学习放下,以免阻碍孩子的发展。

第二位朋友也说:很多时候,原因出自父母本身。学习放下,孩子是有无限潜能的。

然而,针对刚入学的孩子哭闹着要母亲到学校探望陪伴这个问题上,不是父母应该学习放下就能解决问题的。大人在处理小孩的问题时往往只从大人本身的观点来看问题,而很少与孩子调换位置来看待问题。这是大人忽略了小孩内心感受的一种表现。大人总认为小孩是在胡闹,撒娇,在给父母添麻烦。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果孩子能够独立在学校生活,反而是父母自己本身放不下孩子, 每天自动到学校去探望孩子,那么这样的父母真的需要学习放下

可惜,两位朋友的观点似乎都是站在成人的位置来看待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孩子可能因为某些未知的因素而害怕一个人在学校,需要母亲在身边给与安慰支持,那么父母是否该“放下”孩子,让孩子的心灵被隐性的恐惧感慢慢蚕食,造成将来长大时某些不能磨灭的心灵缺陷?

我们是否曾经与孩子调换位置,尝试是留意孩子到底面对了什么问题?

很多父母都会以“累”和“忙”来责怪孩子不懂得父母的辛苦。如果孩子会懂得父母的辛苦,那么他们就不叫作孩子了。

我本身小时候也在一个拥有10个孩子的贫穷大家庭里长大。父亲是个人力车夫。不识字的母亲是个老劳碌碌的家庭主妇。

是的,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就在没有父母严加看管细心呵护的环境之下长大成人。父母忙碌得不可能有时间来学校探望陪伴我,可是我知道学校里有大我2岁的哥哥,小我两岁的妹妹在一起时,我并不感到孤单,也没有恐惧。妹妹刚入学时,妈妈交待我带她到食堂,陪她一起吃带去学校的便当。我想,我妹妹那时是不需要母亲到学校陪伴的。

今天的小孩少有成群的兄弟姐妹在同一间学校求学。有的话,大的可能在上午班,小的却被安排在下午班上课。

以前的社会没有听到人们提起“自闭症”、“过动儿”、“学习障碍”、”恐慌症”等等词儿。那时的父母对待孩子是抱着天生天养的心态。

今日的社会又如何?

其实,我只要想要说的是:正常的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哭闹的。哭闹的孩子应该有其原因。我们何不耐心找出个中因由出来呢?盲目听从人们的指示而学习放下孩子,如果不幸的孩子真的在心灵成长过程中遭遇创伤,我们察觉得到吗?

纯属个人看法。没有针锋相对的意图,without any bad feeling。希望得到更多回应。

2011年2月21日星期一

爱孩子


学校开课已经过了2个月,一些母亲还在苦恼着。刚入学的小朋友每天还在哭闹着要妈妈到学校探望陪伴。

之前在《阿薏心情写记》读到了一个疲累母亲的心声。前几天又在面子书上看到老同学的太太也因为相同的问题而高喊“头痛!头痛!”

每天有一大堆工作杂务要忙碌,还要面对孩子这看似无理取闹的要求,身为母亲的的确会感到头疼疲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都能独立,自家的孩子怎么这样不体谅母亲的疲累,还要母亲每天到学校探望陪伴?

是不是该狠下心肠不去探望孩子,不去陪伴孩子?有人说要让孩子学习自立。这样子每天到学校陪孩子,只会让孩子更依赖,不能自立。可是每每想到孩子泪湿的双眼,楚楚可怜的哀求神情,母亲心里难免会隐隐作疼。

我不是母亲,孩子不会要求我到学校陪伴。孩子多数会缠着母亲。设想一下,如果能够调换位置角色,我想我会放下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天天到学校探望陪伴他,直到他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消失为止。

不为什么,只因为我爱孩子。

坦白说,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是十分简单——陪伴我,让我不会感到恐惧孤单。就这么简单的要求我们都不能做到吗?

孩子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害怕、恐惧都很难精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哭闹。狠心让孩子自己面对恐惧,乐观地说是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悲观一点的话,可能造就了孩子将来长大心理上的某些缺陷。

母亲像是港湾,可以让孩子躲避风浪。孩子的童年短短不到10年,错过了就错过了,没得重来。

把孩子生下来,就注定要为孩子劳心劳力。我相信,今日对孩子的爱,可以换来他日自己年老时孩子对我们的关爱。

纯属个人意见。

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爱上倪匡


朋友们14岁时爱上倪匡,我44岁才爱上他。


朋友们14岁时迷上了倪匡的卫斯里小说,我不为所动。当时流行租书来阅读,班上有好几个同学都在谈论卫斯理。我因为经济拮据,没有余钱买书或租书。14岁的我只有从图书馆借些英文书和国语书来阅读,目的不外是为了加强这两个科目的基础。图书馆没有倪匡的书。

认识倪匡。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写小说、剧本散文。为人豪爽、风趣,讲义气。这些都是从报纸杂志上读来的,实际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后来有了经济能力,开始买书,涉猎还可说广泛,有关小说、散文、诗歌、哲学等等的书都有买下来阅读,却始终就是没有买倪匡的书来看。不会去买卫斯理系列,也许那是年少时的痛,会勾起那时穷困的回忆?


去年在大众买下倪匡的《为极权抬轿的奴隶》,完全是因为给封面的那个可爱胖老头以及书名所吸引,根本不知道内里写些什么。回去之后因为还在阅读村上春树的《1Q84》第三册而把《为》搁置着,不过还是会随意翻翻几页来阅读,已经被里边文字所震撼。
终于看完《为极权抬轿的奴隶》了,也爱上倪匡了。真的折服于这位老前辈。每篇文章皆精短,却能把中国(或者更贴切的说, 是中共)的丑恶面鞭挞得体无全肤。 没想到倪匡的杂文是如此的震撼人心。
昨天在大众又看到倪匡的新版旧作——《不寄的信》、《心中的信》、《梦里的信》和《酒后的信》,全被塑料纸包得扎扎实实,没有供翻阅的样本,可是却豪不考虑地把这一系列4本书都买了下来。不为什么,只因为对倪匡有信心,只因为爱上倪匡。

2011年2月3日星期四

新年。跑步

农历新年来了。整个城市也休假了。

我可不休假。这新春假期计划跑60公里。平均1天要跑10公里。

年除夕早晨,趁着大伙都不用上班,约了三五好友一起晨跑。这样的大日子比较没有人来跑步。我们的团队却来了5人。都是一群疯子?这天也没跑太长的路途,就在青年公园和植物园附近一带的街道跑着。气温比平时低,身体慢热。

新年是乱吃乱喝虐待肠胃的季节。需要运动来把吃进肚子里的热量消耗掉。不然新年过了,体重也上升了,影响身体的状况。
大年初一,早晨6点就到青年公园。没有守岁,所以能够在4点半就起身 。

风还是像昨天那样凉爽,可是来跑步的人却少了。整个公园更显得冷清。

和同学2人遇见另一个团队的52岁资深跑将。原本的计划是要跑长途14公里的,从青年公园跑到旧关仔角再沿着原路兜回来。可是经验老到的跑者说他睡眠不足,只能跑短途7公里。在敬老的心态下牺牲自己的计划,随着他慢慢跑。可是来到新关仔角路尾时却忽然改变计划,直往旧关仔角跑去。

坦白说我不打喜欢这样随性地改变跑步计划的。心态调整好要跑7公里,忽然要我跑14公里,这有点折磨人啊!

不过,还是紧紧随在他们两人后面跑着。在旧关仔角大时钟楼处,老跑者又出新主意,带我们跑新路线会去青年公园。于是我们3人就在清晨跑过了银行街、牛干冬、庇能路、车水路。。。名副其实的来个环市跑步。

不同的路线,不同的景观。怎样都比我每次单独一个人从住家沿着海边跑到皇后湾的单调路线来的精彩许多。

在牛干冬路尾转入庇能路还遇到一个打扮妖艳,露出两边大半个咪咪的变性人(?),亲切地迎着我们道:“Good Morning!”害我打了个冷颤,步伐也错乱了。

明天大年初二,应该还是会在大清早来青年公园跑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