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那天下午回家,看到你在教弟弟读书,真的很感动,所以冒起了写信给你的念头。
一直以来,爸爸只看过你陪弟弟玩PS2或电脑游戏,有时还玩到起争执,被爸爸教训;爸爸从来没有想过或是要求你好好坐下来教弟弟读书。那天开门踏进家里,看到你们两个好好坐在客厅,一个教,一个听,觉得很惊奇,所以立刻用手机拍下这个难得的画面。
当然,爸爸不会把教导弟弟的责任就这样推给你,不过爸爸还是希望你以后能够多教弟弟读书。其实,爸爸希望你在教弟弟读书时能够领悟到教导别人读书的“不易”。要好好教导一个人需要很大的耐性,而且还要处处为对方着想。我们教书,对方不一定领略得到我们所要表达的东西,我们不能因此怪罪他们愚蠢;相反的我们应该反省,是否是自己教导的方式有错?
你上星期四第一次自己出门和同学看电影,经验还不错吧?其实,爸爸像你这样的年纪时,就已经常常和朋友在外面“闯荡”了。不过,爸爸没有像你们现代的孩子那么好命,可以看电影、逛商业广场;爸爸那时只懂得和朋友踢球,踢球,还是踢球。爸爸15岁那年的年终假期还跑到一家餐厅当杂工,赚取区区RM90.00的月薪(被剥削啊)!爸爸是绝对不反对你往外多跑动的,男孩子应该要这样才正常。不过,爸爸还是不希望你变成一个只懂得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儿!
对了,爸爸差点忘了告诉你,你那天观看的《2012》爸爸也看了,的确是很好的电影。爸爸真的很希望你留意到电影中的那个黑人科学家——Adrian,希望你可以从电影中领悟到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是多么的伟大!坦白说,爸爸真的鼓励你将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管是考古学、人类学、历史、生物学都好,总好过你成为一个只懂得赚钱追求物质的凡人。爸爸希望你多向文秀uncle学习,文秀uncle的确是一个令爸爸佩服的科学家。(记得,爸爸很少佩服别人的,尤其是爸爸的旧日同窗!)你比别人幸运,你有一个愿意供你出国深造的爸爸,还有一个愿意在美国协助照顾你的科学家uncle,希望你珍惜啊!
最后,爸爸还是要恭喜你,你终于收复年初的失意,在年终大考获得了全级21的名次。虽然爸爸不是那么在意你的成绩排名,不过爸爸知道你们身为学生的还是很在意这些的,所以还是要恭喜你的。记得爸爸说过的话:尽你的能力去做每一件赋予你的任务,你应该什么程度的人才,就应该尽力去做到,最终达不达到目标是一回事,最重要是你在整个过程中有没有尽力?有没有自视过高?有没有骄纵自大啊?
共勉之。
6 条评论:
老师,为什么青苹果会是青色呢?这东西可以解释吗?
楼上的匿名同学:
谢谢你发问,可是这里好像不是很适合的地方吧?为何不在上课见面时问我呢?还有,我真的需要知道你是谁,读什么年级?我是必须知道你是什么年级的学生我才能以相对适合你的程度地答案来为你解答。这个问题是可以回答的,条件是你必须读过Form 4或是Form 6的生物。你不揭露你的身份无所谓,但是我始终觉得这是个礼貌,对吗?或许你可以透过email来发问:gimkooi@yahoo.com,不过还是记得告诉我你是哪个年级,ok? 如果坚持要我在这里回答也可以。。。
我是中四的,名叫庆伟...因为我问别人时他们都说我问的问题很无聊...而至于为什么我上课时不问那是因为上课是没说谈到所以我就没有问咯...
锦贵兄台,
冒昧地哈拉一句,您(以下转称'你',哈哈)这个名字取得还真好。有个台湾企业讲师,过去几年马不停蹄往马来西亚跑,人气很高,桃李满天下,也叫锦贵,张锦贵。这位讲师人缘好,人脉强。适逢一位老中华(中华人才济济)的邀请,我在六年前去了彭亨关丹一趟,见了这位博学多才的教授级讲师一面。(话说我们在关丹聚会时,就连现任的华总会长方生都在百忙当中抽空前来和张教授叙叙旧。)
在关丹一行,我印象最深刻的不外于张教授(本身也是位企业家)教导儿子的一套。当我和这位气宇非凡的年轻人侃侃而谈时,让我活生生地见识了一个企业家如何培'训'孩子。当中细节我不便写出;然而我要分享的是,强势型父亲对孩子的思维/性格的影响/塑造程度是相当超标的。
刚刚读到你拜托挚友在孩子往海外深造时,给予指点照顾,潜意识里,我马上竖起拇指称好。做得好!教导孩子别过于注重物质上的过度追求,这点更是教育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环。
延伸一下,向你请教请教。就我国目前填鸭式的教学环境而言,你是否认为,在孩子小/中学时期,直接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例如 Uplands School 的 IB programme),后一气呵成送往国外深造,会优于先在政府国民型学校,后出国呢? 撇开文化上的冲突不谈,身为父母的我们,值不值得在这点做个评估? 虽说各有其好,但是在这地球村里生活,大小趋势的改变,我们也是时候为孩子做一些策略性的决定。
谢谢指教。
伟权
伟权兄弟:
谢谢你的留言。敢问你也是中华中学毕业生?很高兴读到你提到那句:“中华人材济济”。我也赞同你的看法(当然,我不能算是中华人材,但从来不敢在外头丢中华的脸),确实的,当今世上各角落都有我们中华的人材,可是遗憾的是这些人材为何不回来母校作出回馈、报恩之举?
你把我和大名鼎鼎的张教授相提并论,令我汗颜。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只在网路空间胡乱发表自己的浅见,难得有人赏脸阅读拙作,实属荣幸。
废话少说。针对你的提问,我的看法是:
(1)生在一个教育制度有所偏差的国度里,我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也陷入了这个制度的烂泥沼中。我们身为父母的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在孩子身前作引导,也不时在孩子身旁给与开导和解说。我庆幸自己的职业是跟教育有关,我可以借助我自己开创的平台来传播我的教育理念。我其实不怎么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我更注重他们的内涵修养。所以我是一个常常不能按时把课程教完的“老师”。我不喜欢只为了把课程赶完而敷衍了事的人。但我每次还是能在政府考试前把课程教完,至于学校考试,我从没有一次能够做到教完考试范围的任务。
(2)我不能说“把孩子直接送入国际学校”是好或是不好。世间没有一件事是绝对好或绝对不好的,对吗?我们需要靠量的因素实在太多了——经济、文化、孩子身为一个个体的权利等等。
(3)我个人是不会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就读。我还是希望孩子吸收这个国土的养分来成长。我们的中华文化精深博大,所以我有必要让他们接受华文教育的熏陶。当然我们要时时确保孩子不要成为了填鸭式教育制度及功利至上思想的牺牲品。此外,我也会要我的孩子确认这块土地是他们的国土。世界再大,也不能失去自己落叶归根之地,对吗?地球村再多么发达,一个人还是要懂得认祖归宗。这一点我想国际学校是难以为孩子做到的。
(4)我希望孩子能够和更多平凡的老百姓共同生活。国际学校里的同学非富则贵,孩子容易迷失。我希望孩子看到什么是“不幸”、“贫困”、“挣扎”、“不公”,进而让他们学习感恩,甚至可以挺身为不平者发出声音。
长篇大论,尽是个人肤浅的见地,见笑了。不到之处,盼能指点。
共勉之。
对,我也是老中华,之前曾经在你的小儿子的信那栏留言过。多谢你的意见,这一年来我也都一直在咨询着很多人关于选择国民型/国际学校的看法。祝你一家安康。
发表评论